长沙肿瘤

2017年版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规范

2022-04-16 00:32:49 来源: 长沙肿瘤 咨询医生

2017年版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规范 [标签:url] [标签:科室] 摘要:尽管外科手术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,但因肝癌病人大多合并有肝硬化,或者在确诊时大部分病人已达中晚期,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病人约20%-30%。 01局部消融治疗 尽管外科手术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,但因肝癌病人大多合并有肝硬化,或者在确诊时大部分病人已达中晚期,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病人约20%-30%。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局部消融治疗,具有创伤小、 确切的特点,使一些不耐受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亦可获得根治的机会。 局部消融治疗是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 靶向定位,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 组织的一类治疗手段。主要包括射频消融、微波消融、冷冻治疗、高功率超声聚焦消融以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等。局部消融最常用超声引导,具有方便、实时、高效的特点。CT及MRI结合多模态影像系统可用于观察超声无法探及的病灶。CT及MRI引导技术还可应用于肺、肾上腺、骨等转移灶的消融等。 消融的路径有经皮、腹腔镜、或开腹三种方式。大多数的小肝癌可以经皮穿刺消融,具有经济、方便、微创的特点。位于肝包膜下的肝癌,特别是突出肝包膜外的肝癌,经皮穿刺消融风险较大,或者影像学引导困难的肝癌,可考虑经开腹消融和经腹腔镜消融的方法。 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单个 直径≤5cm;或 结节不超过3个、最大 直径≤3cm;无血管、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,肝功能分级为Child-PughA或B级的肝癌病人,可获得根治性的治 果。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-7cm的单发 或多发 ,可联合TACE。 常见消融手段包括 (1)RFA:是肝癌微创治疗的最具代表性消融方式,其优点是操作方便,住院时间短, 确切,花费相对较低,特别适用于高龄病人。对于直径≤3cm肝癌病人,RFA的无瘤生存率略逊于手术切除。与PEI相比,RFA具有根治率高、所需治疗次数少和远期生存率高的显著优势。RFA治疗的精髓是对 整体灭活并尽量减少正常肝组织损伤,其前提是对 浸润范围和卫星灶的确认。因此,十分强调治疗前精确的影像学检查。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确认 的实际大小和形态,界定 浸润范围,检出微小肝癌和卫星灶,为制定消融方案灭活 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。 (2)MWA:是我国常用的热消融方法,在局部 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方面与RFA相比都无显著差异。其特点是消融效率高,避免RFA所存在的“热沉效应”。现在的MWA技术也能一次性灭活 ,血供丰富的 ,可先凝固阻断 主要滋养血管,再灭活 ,可以提高 。建立温度监控系统可以调控有效热场范围,保证凝固效果。随机对照研究显示,两者之间无论是在局部 和并发症方面,还是生存率方面都无统计学差异,MWA和RFA,这两种消融方式的选择可根据 的大小、位置,选择更适宜的消融方式。 (3)PEI:适用于直径≤3cm以内肝癌的治疗,局部复发率高于RFA,但PEI对直径≤2cm的肝癌消融效果确切,远期 类似于RFA。PEI的优点是安全,特别适用于癌灶贴近肝门、胆囊及胃肠道组织,而热消融治疗(RFA和MWA)可能容易造成损伤的情况下。 基本技术要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(1)操作医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足够的实践积累,治疗前应该全面而充分地评估病人的全身状况,肝功能状态, 的大小、位置、数目等。要注意 与邻近器官的关系,制定合理的穿刺路径及消融范围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达到足够的安全范围。 (2)根据 的大小、位置,强调选择适合的影像引导技术(超声或CT)和消融手段(RFA、MWA或PEI)。 (3) 距肝门部肝总管、左右肝管的距离应至少为5mm。不推荐对>5cm的病灶单纯施行消融治疗。对于多个病灶或更大的 ,根据病人肝功能状况,采取治疗前TACE+消融联合治疗,效果优于单纯的消融治疗。 (4)消融范围应力求包括5mm的癌旁组织,以获得“安全边缘”,彻底杀灭 。对于边界不清晰、形状不规则的浸润型癌或转移癌灶,在邻近肝组织及结构条件许可的情况下,建议适当扩大消融范围。 对于直径≤5cm的肝癌治疗选择 数项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和系统回顾性分析显示,手术切除宜首选。在临床实践中,应该根据病人的一般状况和肝功能, 的大小、数目、位置决定,以及从事消融治疗的医师的技术和经验,全面考虑后选择合适的初始治疗手段。 通常认为,如果病人能够耐受肝切除术,以及肝癌位置表浅或位于肝脏边缘,应首选手术切除。局部消融可作为手术切除之外的另一种治疗选择。对于2-3个癌灶位于不同区域、或者位居肝脏深部或中央型≤5cm的肝癌,局部消融可以达到手术切除 ,获得微创下根治性消融。 肝癌消融治疗后应重视的评估和随访 评估局部 的规范方法是在消融后1个月左右,复查肝脏动态增强CT或MRI,或者超声造影,以评价消融效果。消融效果可分为:①完全消融:经动态增强CT或MRI扫描,或者超声造影随访, 所在区域为低密度(超声表现为高回声),动脉期未见强化;②不完全消融:经动态增强CT或MRI扫描,或者超声造影随访, 病灶内局部动脉期有强化,提示有 残留。 对治疗后有 残留者,可以进行再次消融治疗;若2次消融后仍有 残留,视为消融治疗失败,应放弃消融疗法,改用其他疗法。完全消融后应定期随访复查,通常情况下每隔2~3月复查 标志物、彩超、MRI或CT,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肝内新发病灶,利用经皮消融微创安全和简便易于反复施行的优点,有效地控制 进展。 02TACE治疗 TACE治疗在国内亦称介入疗法、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reatment),目前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。 基本原则 (1)要求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; (2)必须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; (3)必须强调超选择插管至 的供养血管内治疗; (4)必须强调保护病人的肝功能; (5)必须强调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; (6)如经过4-5次TACE治疗后, 仍继续进展,应考虑换用或联合其它治疗方法,如外科手术、局部消融和系统治疗以及放疗等。 适应证 (1)IIb期、IIIa期和IIIb期的部分病人,肝功能分级Child-PughA或B级,ECOG评分0-2; (2)可以手术切除,但由于其他原因(如高龄、严重肝硬化等)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Ib期和IIa期病人; (3)多发结节型肝癌; (4)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,或虽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侧支血管形成; (5)肝 破裂出血或肝动脉-门脉静分流造成门静脉高压出血; (6)控制局部疼痛、出血以及栓堵动静脉瘘; (7)肝癌切除术后,DSA造影可以早期发现残癌或复发灶,并给予介入治疗。 禁忌证 (1)肝功能严重障碍(Child-PughC级),包括黄疸、肝性脑病、难治性腹水或肝肾综合征; (2)凝血功能严重减退,且无法纠正; (3)门静脉主干完全被癌栓栓塞,且侧支血管形成少; (4)合并活动性肝炎或严重感染且不能同时治疗者; (5) 远处广泛转移,估计生存期<3个月者; (6)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; (7) 占全肝比例≥70%癌灶(如果肝功能基本正常,可考虑采用少量碘油乳剂分次栓塞); (8)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减少,白细胞<3.0×109/L(非绝对禁忌,如脾功能亢进者,与化疗性白细胞减少有所不同),血小板<50×109/L; (9)肾功能障碍:肌酐>2mg/dl或者肌酐清除率<30ml/min。 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 (1)肝动脉造影,通常采用Seldinger方法,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,导管置于腹腔干或肝总动脉行DSA造影,造影图像采集应包括动脉期、实质期及静脉期;应做肠系膜上动脉造影、注意寻找侧枝供血。仔细分析造影表现,明确 的部位、大小、数目以及供血动脉。 (2)根据肝动脉插管化疗、栓塞操作的不同,通常分为: ①肝动脉灌注化疗:经 供血动脉灌注化疗,常用化疗药物有蒽环类、铂类等。 ②肝动脉栓塞:单纯用栓塞剂堵塞肝 的供血动脉。 ③肝动脉化疗栓塞:把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混合在一起,经 的供血动脉支注入。 TACE治疗最常用的栓塞剂就是碘油乳剂、标准化明胶海绵颗粒,还有药物洗脱微球。先灌注一部分化疗药物,一般灌注时间不应<20min。然后将另一部分化疗药物与碘油混合成乳剂进行栓塞。碘油用量一般为5-20ml,不超过30ml。在透视监视下依据 区碘油沉积是否浓密、瘤周是否已出现门静脉小分支影为界限。 在碘油乳剂栓塞后加用颗粒性栓塞剂(如:标准化明胶海绵颗粒、微球、聚乙烯醇颗粒等)。提倡使用超液化乙碘油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成乳剂,尽量避免栓塞剂返流栓塞正常肝组织或进入非靶器官。栓塞时应尽量栓塞 的所有供养血管,以尽量使 去血管化。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 栓塞后综合症,是TACE治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,主要表现为发热、疼痛、恶心和呕吐等。发热、疼痛的发生原因是肝动脉被栓塞后引起局部组织缺血、坏死,而恶心、呕吐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。 此外,还有穿刺部位出血、白细胞下降、一过性肝功能异常、肾功能损害以及排尿困难等其他常见不良反应。介入治疗术后的不良反应会持续5-7天,经对症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以完全恢复。 评价 根据实体瘤mRECIST评价标准以及EASL评价标准评估肝癌 ,长期 指标为病人总生存时间(Overallsurvival,OS);短期 :评价指标为 的影像学应答和手术至疾病进展时间(Timetoprogress,TTP)。 影响TACE远期 的主要因素 (1)肝硬化程度、肝功能状态; (2)血清AFP水平; (3) 的容积和负荷量; (4) 包膜是否完整; (5)门静脉有无癌栓; (6) 血供情况; (7) 的病理分型。 随访及TACE间隔期间治疗 一般建议第一次TACE治疗后3-6周时复查CT和/或MRI、 相关标志物、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等;若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的瘤灶内的碘油沉积浓密、瘤组织坏死并且无增大和无新病灶,暂时不做TACE治疗。 至于后续TACE治疗的频率应依随访结果而定,主要包括病人对上一次治疗的反应、肝功能和体能状况的变化。随访时间可间隔1-3个月或更长时间,依据CT和/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脏 的存活情况,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TACE治疗。目前主张综合TACE治疗,即TACE联合其它治疗方法,目的是控制 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让病人带瘤长期生存。 TACE治疗时注意点 (1)提倡用微导管超选择 管。插入 的供血动脉支,精准地注入碘油乳剂和颗粒性栓塞剂,提高 和保护肝功能。 (2)可使用门静脉内支架置放术和碘-125粒子条或碘-125粒子门静脉支架置放术,有效处理门静脉主干癌栓。 (3)TACE联合消融治疗:目前有两种TACE联合热消融治疗方式。 ①序贯消融:先行TACE治疗,术后1-4周内加用射频或微波消融。 ②同步消融:在TACE治疗时,同时给予射频或微波消融,可以明显提高临床 ,并减轻肝功能损伤。 (4)颗粒性栓塞剂的应用:包括标准化明胶海绵颗粒、聚乙烯醇颗粒、微球、药物洗脱微球等。常规TACE常使用标准化明胶海绵微粒与碘油联合。药物性洗脱微球是一种新的栓塞剂,可携带化疗药物。文献报道DEB在 客观有效率及总获益率方面具有优势。但是,近期文献报道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治疗肝癌的 无显著性差异。 (5)重视局部加局部治疗和局部联合全身治疗: ①TACE联合消融(RFA、MWA等)治疗; ②TACE联合放射治疗:主要指门静脉主干癌栓、下腔静脉癌栓和局限性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治疗; ③TACE联合II期外科手术切除:大肝癌或巨块型肝癌在TACE治疗后缩小并获得手术机会时,推荐外科手术切除; ④TACE联合全身治疗:包括联合分子靶向药物三氧化二砷、放射免疫靶向药物、基因治疗、免疫治疗及全身化疗等。 内放射治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局部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,包括90Y微球疗法107、131I单克隆抗体108、放射性碘化油109、125I粒子植入等,放射性粒子可持续产生低能X射线、γ射线或β射线,在 组织内或在受 侵犯的管腔(门静脉、下腔静脉或胆道)内植入放射性粒子后,通过持续低剂量辐射,最大程度杀伤 细胞。粒子植入技术包括组织间植入、门静脉植入、下腔静脉植入和胆道内植入,分别治疗肝内病灶、门静脉癌栓、下腔静脉癌栓和胆管内癌或癌栓。
TAG: